



編者按: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填報季,對于未來的選擇才剛剛開始。科普中國-科學報國正當時欄目發起“科學報國,從‘新’開始——2025高招季科技類專業科普行動”,邀請科技工作者、學科帶頭人圍繞專業做科普,解讀新質生產力背后的“新質專業”,分享求學經歷和科研故事,為廣大學子打開一扇科學報國之門。
雷達和原子彈、青霉素并稱為“二戰中的三大發明”。從國防安全到航空航天,從氣象檢測到智能駕駛,雷達在各個領域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安全與未來。作為現代社會的“感知之眼”,雷達技術正以多場景、強支撐的方式賦能千行百業的發展。雷達工程專業被視為無線電領域最活躍、最復雜的專業之一,那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又需要怎樣的人才?我們邀請雷達專家、中國電科14所科技顧問賁德院士解答。
Q: 請您向青年學子介紹下雷達工程專業?
賁德:雷達工程是無線電技術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相對活躍、發展迅速的專業。該專業不僅涉及較為復雜的理論體系,而且系統組成也較為龐雜。描述雷達最為經典的資料之一,來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林肯實驗室成立于1941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專門從事雷達研究的機構。機構成立初期僅有50位物理學家與無線電工程師參與,至1945年二戰結束時,該實驗室已發展至擁有4000名專職科研人員,專注于雷達相關技術的研究。雷達在二戰中的表現可謂卓越,被譽為二戰三項最具影響力的發明之一,與原子彈和青霉素并列。
二戰后,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將其在戰爭期間積累的雷達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出版了著名的《輻射實驗室叢書》,共28卷,系統地闡述了雷達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可見其內容之深入、體系之龐大。
雷達工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也對從業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立志投身該領域的青年學子而言,應打好扎實的數理基礎,勤奮學習、深入鉆研。我衷心希望有志之士積極投身雷達研究隊伍,共同努力,使我國雷達技術能夠站在世界高峰。
Q:對青年學子有哪些寄語?
賁德:我希望廣大青年,無論未來從事何種職業,首先都要樹立認真學習的態度,掌握過硬的本領,努力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對于青年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具備“三好”:一是好品質,二是好本事,三是好身體。
“好品質”是立身之本,是人生長遠發展的基礎;“好本事”則是成才的關鍵。能力來自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要在書本中認真鉆研,在實踐中不斷錘煉。青年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不斷學習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最后是“好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具備良好的體魄,才能承擔起更大的責任與挑戰。
能做到這“三好”,你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